5月21日,早餐后,我们乘大巴车前往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参观长征第一仗打响地,瞻仰洪超烈士之墓,全程75公里。路上,我抓拍了总行团委书记在车上审阅稿件的镜头。我知道,每天,王书记和彭劼处长都要抽时间审阅修改各个小组写的“长征日志”,然后,发到北京,金融时报每天要刊登日志,总行团委网站也要采用。也是让全国人民银行系统,乃至金融系统及时了解央行青年“重走长征路”行走实践活动的信息,看到央行青年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风貌。
红色经典歌曲的思想性、文艺性和感召性是一般歌曲不可相比的,虽然,有的歌曲已经过去了近百年,但其铿锵有力的曲调、宏伟壮丽的旋律,明亮、流畅,激动人心,至今唱起来,仍然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令人陶醉和向往。现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广场上,清早或者晚上,都有大批的群众自发的在唱红歌,每当我置身其中,都要被深深的感动。这次行走实践活动,出发前,领导就给每位队员发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太行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十送红军”等十余首歌词。队员们在路上、在车上,都会唱着红歌,来激励自己。今天,我在车上,就抓拍了队员们高歌红色歌曲的镜头。
出了安远县城不远,就到了信丰县境内。因为要去新田镇百石村,路上不太好走。车辆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艰难的前行,带路的、当地人民银行的一辆插着红旗的车格外耀眼,彭劼处长让我拍了下来,立此存照。在离百石村还有7公里的地方,领导决定全体下车,徒步前行。大家抖索精神,没用一个小时,就先后到了百石村,瞻仰洪超烈士墓、敬献花圈。
百石村以中央红军取得长征第一仗胜利而闻名于世。这里,长眠着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烈士。洪超烈士之墓位于百石村围洞山山坡上,总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据说,2005年3月下旬,当年洪超的部下张爱萍上将的女儿张小艾,建议在洪超师长牺牲的地方修建烈士墓,得到当地政府的响应。纪念碑于2006年清明节完工,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欣然题词:“洪超烈士之墓”。
洪超(1909-1934),湖北黄梅人,1927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习,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入朱德,陈毅所率领的部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南起义和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仗在江西信丰县百石打响,时任红4师师长在第一线指挥,不幸被敌人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牺牲时,年仅25岁。
王英杰书记和赵以邗行长代表大家向洪超烈士墓敬献了花圈,百石村的支书用当地的土话向我们讲诉了洪超烈士的事迹和牺牲的过程。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中一位年轻的将领,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身先士卒,带领部队浴血奋战的英姿。洪超师长,以及数万名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在长征路上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些牺牲在长征路上的革命先烈,死得比泰山还重,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默默的哀念着烈士,决心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做好自己的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为我们的党增光添彩!
离开百石村,我们乘了一会车,开始徒步行走7公里,到达大桥镇吃午餐。11点钟,烈日炎炎,队员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不一会,已是大汗淋漓了。而几位女同志娇小的身影,拖着酸痛的双腿和打泡的脚板,仍然互相鼓励,向目的地前行,让我感动。
午餐后,休息了一会,我们按照计划,去大塘埠镇参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果园。在离目的地还有6公里的地方,我们又顶着烈日,开始了行走。这次是围着满山的脐橙林地带行走,看着起伏的山坡上,墨绿的脐橙林中还有鱼池,尤其是远方矗立的小洋楼,很有南方的特色。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边行走,一边频频举起相机,留下精彩的镜头。
参观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我将在下一篇专门介绍),我们乘上车,半个来小时就到了信丰县迎宾馆。7点来钟用完餐,也是这几天最早可以休息的了。
我看时间还早,便想上街拍拍夜景,在大厅碰见了信丰县的刘建东行长,我询问了一下,人民银行在那条街上?远不远?刘行长告我说:远。我提出如果方便的话,可以让司机带我去一下,拍拍支行的夜景。行长答应了,让司机载上我,穿过几条大街,来到了人民银行门口。我用慢门拍完后,路过一个十字路口边,我又拍一座站立着、敬着礼的警察石膏像。返回的路上,去了几个电脑、数码商店,想买个大一点的卡和硬盘,可是,没有卖的。县城,用的人还是少呀!
我让司机先走了。在街上有拍了一会,10点来钟,才回到房间。李峰已在写日记了。我打开电脑,先传照片,才脱掉鞋袜,看看前脚掌打起的血泡,我拍了下来,也是个纪念吧。随后,我找到随队的雷医生进行了治疗。处理完图片,已是近12点了,李峰也写完了日记,我们这才休息。
支书向我们讲洪超烈士牺牲的经过
大巴过不去了,队员们帮忙垫砖
彭劼处长与老大娘聊得多开心呀
我脚上打的泡:
左脚
右脚
评论